轉載自《希瑪眼科集團》公眾號
三月春風處處暖,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為了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表彰模范作用,希瑪眼科集團推出“雷鋒月·好模范”系列專題報道,書寫平凡崗位上閃光的醫務工作者。
“心之所向,追尋皆是光明。我愿盡己所長,讓更多人美好看得見。”鄭科醫生在筆記上寫下這句話。
鄭科,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副主任醫師、屈光矯視科主任。他用精巧之手行精妙之術,給人以希望和光明。“做醫生的兩大目標,一是不斷提升醫學水平和素養看好病,二是通過科普預防疾病,同時讓患者獲得及時有效治療及愈后管理。”
一、用精巧之手行精妙之術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0余年,鄭科醫生先后做過20000多臺手術,包含各類屈光手術(全飛秒、半飛秒、ICL晶體植入)、白內障手術、老視矯正手術等,多次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身份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發明Minz深層組織縫合法應用于結膜囊成形術中,獨創“內針外縫”應用于微創IOL懸吊術中,獲得3項實用新型專利。
醫學是一個需要持續保持學習的一個專業,需要不斷地深造,鉆研,鄭科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工作期間,鄭科考取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的眼科學博士,獲取了 ICO(國際眼科醫生) 證書,還曾作為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通過美國 UPMC 國際醫療健康管理工程認證,并于 2016 年晉升副主任醫師,成為青年眼科醫生之中的佼佼者。
“要做個白求恩一樣的好醫生!患者把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托付給我們,唯有不斷精進醫術、時時學習,才能擔得起這份信任。”早在研究生期間,鄭科就研究過角膜屈光術后白內障及人工晶狀體(IOL)植入相關課題,畢業后又擁有多年白內障、晶狀體病手術經驗,因此輕松獲得準分子手術大型設備上崗認證。
在北京希瑪,林順潮教授對開展 ICL 植入手術的醫生要求非常嚴苛,必須具備白內障及 IOL 植入手術經驗。鄭科醫生成功通過相關要求,堅守安全與質量并重的原則,多年來幫助眾多近視患者擺脫眼鏡束縛困擾。
據了解,全國僅約1000名醫生可開展全飛秒手術,鄭科醫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憑借出色的表現,曾獲得第三屆華北全飛秒SMILE手術大師賽“手術質量優秀獎”。今年2月,鄭科醫生連獲蔡司屈光杯“京蒙區域先進沖鋒獎、SMILE視頻單項獎、科研人氣獎”三大獎項,不斷精進醫術為眼健康護航。
二、行醫多年,始終溫暖有光
門診、手術、病例討論、學習鉆研、臨床帶教...這是一名眼科醫生的日常,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我很幸運自己成為了一名醫生,能夠盡己所長,為患者留住光明和希望。”行醫多年,鄭科用愛心、耐心、責任心贏得患者的安心、信心、舒心,始終溫暖有光。
談到醫患溝通,鄭科醫生表示,“從醫生的角度講,所謂充分的溝通并不只是‘說明白、說清楚’就夠了,還要積極了解患者的反饋和意見。”趙利聰醫生與鄭科醫生一起工作多年,長期搭檔,配合默契。在她看來,鄭科醫生能準確把握患者的情緒,及時準確進行疏導。手術過程中,患者一般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鄭科醫生會多次簡單詢問患者感受,告知下一步操作,患者往往會更好配合完成手術。
屈光手術不僅讓患者獲得更清晰的視覺效果,還將帶來新的生活改變。近視患者成功摘鏡后更加自信,在求職、戀愛交友等更容易成功。然而近視手術并非人人適合,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屈光醫生,鄭科醫生比誰都清楚,眼睛對我們來說何其重要,因此對手術規范的安全要求更加嚴苛,嚴格的術前檢查及時幫助患者“排雷”。
鄭科醫生以精湛醫術、良好口碑贏得患者信賴,收獲暖心好評。不少近視患者慕名而來,在鄭科醫生的幫助下擺脫近視困擾,成功摘鏡開啟清晰“視”界。“手術后,患者眼神里透露出的喜悅,是對醫生這份職業的最大認可。”
三、醫學科普助力全民眼健康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但更重要的是引導群眾做好預防,防患于未然。”鄭科醫生表示,醫學科普是醫患溝通的新興形式,創新性和趣味性十足的內容拉近了醫生與患者的距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
做醫學科普不僅要有高度、有廣度、有深度,而且也要“接地氣”。看診之余,鄭科醫生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醫學科普,用 “眼球模型”道具來類比,手繪插畫來解說眼睛結構,將枯燥晦澀的醫學術語,轉變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讓患者更容易理解疾病的發展和治療,從而提升全民眼健康篩查和防護意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四、匠心致初心,使命顯擔當
在鄭科看來,作為一名醫者,心懷慈善、行醫助人是應該具備的基礎品德。自 2016 年始,鄭科前后多次作為主刀醫生及醫療工作執行人參加了“中國海南·柬埔寨光明行”活動,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
鄭科醫生回憶道,有一位阿婆在檢查前雙手合十,渾濁的眼中含著淚,“雖然語言不通,但我知道她急切地渴望得到救治。”央視新聞聯播、柬埔寨媒體、海南日報等對此進行報道。
2022年底,北京120急救電話處于高位運行,鄭科醫生急調支援院前急救,與急救小組成員協同,接到任務時以最快速度出發,為急救爭取時間。“急救轉運工作量確實很大,救護車一刻不停歇,急救人員24小時連軸轉,大家每天拼的是體力與耐力。”鄭科醫生時刻關注急救設備上每個數值的波動,關心患者細微的變化,為百姓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五、穿上白衣是責任 脫下白衣是生活
對鄭科醫生來說,穿上白大褂意味著肩負起醫生的責任和擔當;而脫下白大褂,鄭科醫生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熱愛書畫篆刻、寫寫詩歌,尤其對畫眼睛情有獨鐘。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奚廉。
“書畫和篆刻不僅能提高專注力,更能增加手的控制力,還能提高審美,這些都是做好眼科手術的關鍵。”鄭科認為藝術和醫術也是相通的,高超的手術操作與精妙的手術設計至關重要。“畫畫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完全安靜下來,沉靜其中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落筆前的反復思索,落筆后的精雕細琢,這是你創造的新生命,每一處脈動都有你心跳的聲音。”
左:母親節 | 媽媽的眼睛右:春日隨性填詞一首
最好的醫患關系就是和患者成為朋友。工作之余,鄭科醫生也會參加北京希瑪組織的戶外活動,與摘鏡后的會員朋友一同相約大自然,釋放煩惱與壓力,感受不一樣的清晰視界。
每當看到近視患者摘鏡后露出的燦爛笑容,鄭科醫生感覺很有成就。可當談及家庭,一向自信的鄭科醫生略顯感傷,因為工作,很少能照顧到家庭,所以會盡可能抽時間陪伴家人。有一次帶女兒外出騎行,孩子意外受傷,在確認傷口暫無大礙后,家人讓鄭科醫生安心看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讓鄭科醫生更能體會病人家屬的心情,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多些將心比心。
鄭科醫生“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在醫院需要時義無反顧,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和職業風范,充分體現希瑪人的使命擔當,樹立了學習模范和榜樣,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眼底病的診治,尤其專長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疾病和視網膜移植
眼底病、黃斑疾病、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擅長疑難青光眼的診治
弱視、斜視、屈光不正、近視、復視、眼球震顫的診斷和治療
兒童視覺發育性眼病診治
眼底、玻璃體視網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