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高度近視并不重視,認為度數增高只會影響配鏡,其他影響不大。
但實際上,高度近視最嚴重的問題是,隨著眼軸增長,眼球變形,會引起眼睛內部結構變化,繼而引發各類眼病,包括眼底疾病、青光眼、白內障等,嚴重者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
近視度數越高,致盲性眼病發生的風險也會越大,具體會出現哪些危害,又該如何預防,希小瑪已總結如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1
高度近視有什么危害?
正常成人的眼軸長度約為24mm,而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往往會超過26mm。這看似微小的2mm差異,可能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不良、特異性組織變性等,從而更容易引發眼組織和的變化,引發各類眼病。而且,隨著屈光度的加深與年齡的增長,相關并發癥還可能繼續增多和加重。
?高度近視常見的并發癥到底有哪些?
1. 豹紋狀眼底
如同過度拉伸的絲綢出現紋路,視網膜和脈絡膜血管在眼軸延長后變得細直,眼底呈現出特有的豹紋樣改變,這是視網膜營養代謝異常的早期信號。
2. 黃斑病變
眼底黃斑作為視覺最敏銳的"中央特區",它決定了眼睛清晰視物的能力。高度近視的眼軸增長會引發新生血管、出血甚至裂孔。 而黃斑相關病變,會導致視物變形、中心視力下降等問題。
3. 玻璃體液化
高度近視還會引起玻璃體混濁,眼前飄動的"飛蚊"不僅是視覺干擾,更是提示玻璃體牽拉視網膜的重要征兆。
4、視網膜脈絡膜病變
包括彌漫性脈絡膜退行性病灶、帶狀脈絡膜退行性病灶及視網膜格子樣變性。由于分布區域在周邊,早期不直接影響中心視力,故不容易被發現。
5、開角型青光眼
隨著眼球生長異常,眼軸被拉長、房水流通通道變窄,小梁結構及角膜組織發生變化,不能適應房水流通,從而導致眼壓升高,從而損害視神經。開角型青光眼發病相對隱匿,且進展遲緩,在發病早期對視力水平影響不大,如果不及時檢查,在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就很可能病情進入至中晚期,出現了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不可逆改變,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6、白內障
高度近視易伴有眼內血液循環障礙和組織變性等異常,晶狀體的透明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主要表現為晶狀體混濁,即白內障。
7、視網膜脫離
高度近視的視網膜脫離并發癥發病率也比普通人要高,變性的玻璃體與視網膜粘連,在玻璃體長期的不斷牽引和外力作用下,變性的視網膜容易被拉出裂孔或撕裂,液化的玻璃體進入視網膜下腔,導致視網膜脫離。患者早期會出現閃光感,病程逐漸發展后會發生視野缺損和中心視力下降。
8、后鞏膜葡萄腫
高度近視患者由于眼球自赤道部向后過度拉伸,后極部鞏膜明顯變薄,發生局限性擴張,在眼內壓的作用下鞏膜膨出,最終形成大小不等的后鞏膜葡萄腫。
02
高度近視患者日常如何避免眼底損害?
1、運動安全原則
盡量避免極限運動、舉重、外傷碰撞等事件。這些情況會使體位迅速變化,并對眼球形成機械強力沖擊,使得高度近視眼本就薄弱的結構組織進一步惡化,從而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危及視力。
2、留意早期異常癥狀
注意視力的變化和眼部早期任何其他異常現象,如有這些癥狀需要立即就醫
? 飛蚊數量突然增加并伴隨閃光感
? 視野出現固定黑影或幕簾樣遮擋
? 中心視力急劇下降伴視物變形
? 眼脹頭痛伴虹視現象(看燈光有彩虹樣光環)
3、定期檢查清單
基礎項目:每年1次散瞳眼底檢查、眼壓測量
深度監測: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評估黃斑狀態
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進行廣角眼底照相篩查周邊視網膜
4、用眼健康法則
實踐20-20-20護眼法則:用眼20分鐘后,注視6米外(約等于20英尺左右)景物20秒。
建議屏幕使用距離保持50-70cm,環境照度保持在300-500勒克斯,也更利于護眼。
眼底病的診治,尤其專長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疾病和視網膜移植
眼底病、黃斑疾病、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擅長疑難青光眼的診治
弱視、斜視、屈光不正、近視、復視、眼球震顫的診斷和治療
兒童視覺發育性眼病診治
眼底、玻璃體視網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