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近視防控,前面往往要加“科學”二字,這兩個字仿佛概括了所有。然而,具體應該怎么做才算科學,很多家長都是云里霧里,也不知如何指導孩子正確用眼。
甚至孩子經過檢查后發(fā)現近視了,有的家長仍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近視問題,希望能夠“治好”孩子的近視;或者“掩耳盜鈴”不給孩子配眼鏡,認為沒戴眼鏡就不是近視。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如何科學防控近視。
一、好的用眼習慣,趕緊get!
近視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與父母遺傳有關,后天因素主要與用眼習慣有關。因此,想要預防近視,掌握良好的用眼習慣尤為重要。到底什么才是好的用眼習慣呢?
1、用眼距離不宜過近:在讀書寫字時,眼睛與書本距離應保持至少40cm;使用計算機時,眼睛與計算機屏幕距離應保持至少80cm。
2、持續(xù)近距離用眼要休息:近距離用眼持續(xù)10分鐘,應望遠景(6米或以上)1分鐘。
3、良好的照明環(huán)境:近距離用眼時,光線要適中。過強過暗的光線,都容易引起眼睛疲勞,久而久之可能導致近視。
4、戶外活動:戶外活動能夠降低近視發(fā)生風險,家長們應督促孩子利用課余時間,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多接觸自然光線,以延緩眼軸增長速度。
5、定期檢查:三歲開始就應每年至少驗一次眼,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眼睛健康、及早干預。
對于已經發(fā)生近視的兒童,應積極驗配眼鏡,且度數要配足,眼鏡盡可能全日佩戴。
二、正確的近視防控認知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孩子都已經是近視眼了,沒有防控的必要。對此,小編只想說,孩子雖然已經近視了,但也不能眼看著孩子近視度數飛漲;如果發(fā)展為高度近視,還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在醫(yī)學上,600度以上的近視則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并非簡單的度數增長與視力下降,它還可能危害眼睛健康。
正常人的眼軸為24毫米左右,而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更長。一般來說,近視每增加300度,眼軸增長1毫米左右。眼軸被拉長,視網膜也會變得脆弱,由此而導致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落、黃斑裂孔等一系列眼底病變。
也有的家長提到:成年后做近視手術不就好了?這里小編要跟大家強調一下,近視手術跟眼鏡一樣,只能矯正視力,并不能“治好”近視。因此,不管孩子是否近視,近視防控都很有必要。
三、OK鏡:睡眠與矯正視力兩不誤,還能延緩近視加深
有的孩子不喜歡戴框架眼鏡,覺得影響外觀或者運動不便。作為負責任的家長,不能孩子說不戴就不戴,兒童近視若不及時矯正,還可能導致近視越來越深或者其他眼睛疾病。對于不喜歡戴框架眼鏡的孩子,若滿八周歲以上,可以考慮驗配OK鏡。
OK鏡,也就是角膜塑形鏡,它是一種逆幾何設計、具備高透氧性的硬性隱形眼鏡。在睡眠時佩戴,利用淚液的張力以及鏡片的塑形力,暫時將角膜上皮細胞重新分布,塑造成一個鏡片的形狀,以達到矯正視力的作用。
一般來說,OK鏡只需在夜晚睡眠時佩戴8小時左右,早上起來后將鏡片摘除,白天不需要戴眼鏡也能獲得清晰的裸眼視力。除了可以矯正一定度數的近視和散光,OK鏡還可幫助延緩近視加深以及眼軸增長的速度。
OK鏡屬于國家規(guī)定的三類醫(yī)療器械,驗配前需經過專業(yè)的眼科醫(yī)生或者視光師的詳細檢查,包括近視度數、散光度數、角膜弧度等指標,以及是否存在角膜炎等其他眼睛病變等不適合佩戴OK鏡的情況。北京?,斄猪槼毖劭漆t(yī)院提醒:驗配角膜塑形鏡成功后,應定期復診;若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戴并及時就醫(yī)。
眼底病的診治,尤其專長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疾病和視網膜移植
眼底病、黃斑疾病、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擅長疑難青光眼的診治
弱視、斜視、屈光不正、近視、復視、眼球震顫的診斷和治療
兒童視覺發(fā)育性眼病診治
眼底、玻璃體視網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