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到底是患上了近視還是弱視?許多家長面對這兩者就像看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唐僧一樣,傻傻分不清楚,常常把“弱視”誤認為“近視”。
這兩者看起來相似,都是視物模糊,但其實有很大的區別。如果錯把弱視當近視,就容易耽誤弱視的治療,影響孩子今后的視力。
那么近視和弱視究竟有什么區別呢?唐僧分清六耳獼猴和孫悟空,最后還得請佛祖出面,區分近視弱視就不用問佛祖了,看完下文你就能理解。
弱視與近視并不是一回事
在幼兒園體檢時,醫生往往會讓孩子看視力表篩查視力,然而兒童視力還未發育完善,加上他們對于視力表的理解還不夠,所以有時候會對著視力表亂指一通,以至于檢查結果不好,被認為是“視力差”。家長一聽說孩子視力差就特別緊張,誤以為是近視,其實,在學齡前兒童發生近視的比例并不高,所以不要以為學齡前兒童的視力差就一定是近視,他們也可能是弱視。
弱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在兒童視覺發育期間,由于各種原因(如近視、遠視、斜視、上瞼下垂等)造成視覺細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從而造成矯正視力低于同齡正常兒童的一種視功能發育滯后狀態。
弱視與近視其實不是一種病。近視往往多發于學齡期和青少年,是由于眼調節肌肉睫狀肌過度緊張或遺傳等原因造成眼軸變長引起的“看遠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且孩子戴鏡后,矯正視力多可恢復正常;而弱視多見于學齡前,是一種視功能發育遲緩、紊亂,常伴有斜視、高度屈光不正,就算配戴眼鏡也無法矯正到正常視力的眼病。患了弱視的孩子,看遠和看近視力都不好。
弱視和近視會造成什么影響?
弱視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不僅會視力下降無法矯正,還會失去雙眼單視功能,無立體視,今后不能勝任駕駛、測繪及精細工作。而近視僅是視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視功能損害,視力可以矯正且不受年齡限制。
弱視該如何治療?
其實造成孩子弱視的原因也有許多種,不一定非要做手術。在治療弱視之前,家長首先應帶孩子接受全面詳細的兒童眼科檢查,以確定是屬于哪一類型的弱視,針對病因作有效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
1、如果是屈光不正(高度遠視、高度近視和高度散光)造成的弱視,可以采用配戴眼鏡矯正病童的屈光不正情況。配戴眼鏡調整焦距之后,視物清楚,視力便可提高。
2、如果是因斜視或兩眼不等視造成的弱視,通常是單眼弱視。治療的方法是先讓孩子按照屈光需要佩戴度數合適的眼鏡,調整焦距之后,將視力好的一眼遮蓋,強迫使用弱視的眼睛去看,即“鋤強扶弱法”,以此來刺激視力較差的眼睛的視神經發育。要是孩子對這種遮住一只眼睛治療方法抵觸,也可以考慮將視力較好的那只眼睛利用藥物或鏡片使之視力不清,增加視力較差的眼睛的使用,進而促進其視力提高。
3、如果是先天性的白內障或眼瞼下垂引起的弱視,可用手術的方法摘除白內障或矯正眼瞼下垂,使光線能正確地聚焦在網膜上,刺激視力的發育。
弱視某種程度上是源自大腦發育的停滯,若是大腦視覺中樞發育期過后(約9-12 歲)才發現患有弱視,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要復原便十分困難,可能會導致孩子終身視力障礙。3至6歲是治療的黃金期,家長一定要多留心眼,若發現孩子視力差,有弱視的傾向,就需及時到醫院找眼科專科醫生或驗光師做視力檢查,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