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眼睛經常會遇到不舒服的情況,比如出現眼干、眼澀、眼疲勞等癥狀,這困擾著我們的正常生活。
其實,不管是簡單易治的眼表疾病,還是復雜難治的眼底疾病,在病情加重前都會出現一些癥狀。這是視力出現惡化的警報,比如復雜的眼底黃斑變性在發病前期都能很明顯察覺到一些癥狀:視物扭曲、視野出現空缺眼前總有黑影出現就像是下圖的狀況:
希小瑪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大家眼睛視物變成這樣那就可得引起注意了,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因為這種情況是黃斑變性的前兆,這可是一種致盲性眼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造成中心視力不可逆的下降,從而導致眼部失明。
基于很多朋友對黃斑變性不是特別了解,那希小瑪就來和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這種眼病的知識
什么是黃斑變性?
黃斑位于眼底視網膜中央,大部分以上的視錐細胞聚集在這里,是中心視力敏銳的部位。如果黃斑一旦出現問題,視力就會受到影響。
黃斑變性是一種致盲威脅極高的眼病,通常是高齡退化的自然結果,患者微血管會出現滲漏,甚至形成疤痕。
血管滲漏的液體會破壞黃斑,引起視物模糊的癥狀,病情加重后,會逐漸發展為視物變形、視野中心范圍出現黑影等情況。
黃斑變性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有可能造成患者中心視力出現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導致失明。
黃斑變性的誘發因素
黃斑變性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與氧化應激、炎癥反應、過度的日光照射、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均有牽連。
年齡增長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另外,吸煙、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癥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危險因素。
黃斑變性的誘發因素
年齡因素:55歲以上的人群容易患上黃斑變性,而且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
生活習慣因素:一些日常不好的習慣,也會導致黃斑變性,比如吸煙。吸煙會增加黃斑變性的危險性,從而可能導致失明!并且吸煙量越大,危險性越高。此外,煙齡超過20年的人群要比不吸煙人群發病率高出許多。
環境因素:如果眼睛長期受到過度的日光照射,可能更容易患上黃斑變性。
遺傳因素:如果有黃斑變性家族遺傳史的患者尤其需要小心,因為很有可能會遺傳此種疾病。
疾病因素:患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眼部腫瘤、眼睛受到外傷者更加容易導致黃斑變性,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
黃斑變性的治療方法
以目前的眼科臨床醫學技術而言,有4種方式可以有效治療黃斑退化,它們分別是激光光凝凝固、光動力療法、類固醇玻璃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
1、激光光凝凝固
激光光凝凝固利用激光的熱能,毀滅視網膜下的增生血管,并技巧地保存未受影響的黃斑病變區內的視網膜。
但由于熱力激光并沒有選擇性,患者黃斑退化的位置必須與黃斑點中央有一定的距離,否則燒毀增生血管同時難免會破壞外圍的組織,引致實時的視力退化或失明,故只適用于少數黃斑退化的患者。
2、光動力療法
當把光敏劑注射到病人的血液內,并選擇性地積聚在視網膜下不正常的血管上。
經一種非熱能激光活化后,光敏劑便能堵塞這些不正常增生的血管,而不影響視網膜上的其他正常組織。從而達到控制病情惡化,改善患者視力的鮮明度,縮細黑影及糾正所見物體扭曲的情況,但卻不能恢復失去的視力。
3、類固醇玻璃體注射
曲安奈德(簡稱TA)是一種鹽皮質類固醇,能減少眼內血-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的破壞,所以治療黃斑退化可以將類固醇注射入玻璃體。
但要注意的是,類固醇玻璃體注射須在表面麻醉下無菌操作,這個操作一般可以在診療室或手術室進行,醫生必須采取一切防范措施,減少感染的機會。
4、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
目前的主流方法,是以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來控制黃斑退化。
研究顯示,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可有效防止視力進一步衰退甚或改善視力。一般會采用“癌思停”及“樂舒晴”這兩種生長因子藥物。
在生活中大家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穩定控制血壓、盡量不要吸煙、避免長時間日照、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并定期去醫院檢查眼底情況,從而更好地預防黃斑變性的發生。
眼底病的診治,尤其專長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疾病和視網膜移植
眼底病、黃斑疾病、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擅長疑難青光眼的診治
弱視、斜視、屈光不正、近視、復視、眼球震顫的診斷和治療
兒童視覺發育性眼病診治
眼底、玻璃體視網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