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藥水是白內障患者的“救星”?大錯特錯,手術才可以!
幾年前,一款號稱能治療早期老年性白內障的滴眼液相當成功地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尤其是已經身患白內障的老年人。而現如今卻被質疑其藥品質量和真實療效。那么白內障這種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到底能否依靠藥物治好呢?
(晶體混濁導致影像模糊)
從“源頭”來正確認識白內障:
眼藥水能不能治好白內障,我們要先從白內障的病因說起。人的眼內有晶狀體,作用類似于小透鏡,而白內障的發病原因就是晶狀體發生渾濁,影響外界光線進入眼睛內部,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即俗稱的「眼朦朦」。而導致白內障的產生常常與年齡的老化、紫外線過度照射、遺傳因素、全身疾病、眼內炎癥、眼外傷、長期應用藥物和接觸化學藥品等因素有關。
眼藥水神奇功效的錯覺因何而來?
眼藥水中含有一些抗炎、清涼、鎮痛等藥用成分,通過滴眼藥水,對眼睛產生消炎、止痛、滋潤作用。一時的消炎滋潤令人產生舒適的感覺,會使部分患者產生可以治好白內障的錯覺。其實對衰老、病毒等因素引起的晶狀體混濁并不能達到有效治療的作用。
只有手術才是白內障的“救星”: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白內障手術的進步也十分驚人,技術已趨于成熟,整體的風險也有所降低。
從前,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術后更要臥床兩星期,以防傷口爆裂,手術也很一般,患者的晶體被摘除后,如同沒有了鏡頭的相機,需要配戴超過1,000度的遠視鏡才能看清楚影像。
今天,醫生一般會透過表面麻醉,用方式摘除白內障及植入人工晶體,手術后傷口更是無須縫線,術后翌日打開紗布時已能看得清楚。現今的白內障手術,更是一增值手術,可一并處理困擾患者大半生的近視﹑遠視及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其實小編理解許多患者選擇使用眼藥水的想法,就是害怕上手術臺想往后一拖再拖。但是這種長期“拖延”很容易讓富有彈性的晶狀體“過熟”,引發水腫,擠壓玻璃體,引發眼睛疼痛。晶狀體病變程度一旦變高,還會增加治療的風險,造成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發癥。所以還是要及時就醫并聽從醫生的建議,以免病情惡化對視力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眼底病的診治,尤其專長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疾病和視網膜移植
眼底病、黃斑疾病、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擅長疑難青光眼的診治
弱視、斜視、屈光不正、近視、復視、眼球震顫的診斷和治療
兒童視覺發育性眼病診治
眼底、玻璃體視網膜等